石墨烧结模具热膨胀系数怎么样?
在使用的钻头和工具上很难镶嵌颗粒更细的金刚石,工艺也难以掌握。 基于以上原因,金刚石多晶逐渐发展起来,即在颗粒更细的金刚石粉中掺入特殊的金属粉末作为结合剂。 然后在高温下烧结在一起称为多晶,然后镶嵌在钻头和工具等上,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技术的限制,采用类似于合成金刚石的工艺方法来合成和生产 多晶。 它是一个中等大小的圆柱体,大小为 3 到 6x8。 选用的烧结模具由石墨制成,其尺寸为中等1()至14xl。 一12,当时叫多晶灾,石墨加热模、石墨舟(碟)等。其实这就是石墨烧结模具的前身。
石墨是共价半导体和金属之间的中间体,是半金属。 它具有固有的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,不与大多数熔融金属发生反应,在高温(最高27°C)下不变形并随自身温度而变化。 由于导电性、导热性、强度显着提高(1800℃机械强度是室温的2倍),热膨胀系数低于金属,广泛应用于粉末烧结行业 作为一种理想的材料。
石墨烧结模具 目前,粉末冶金行业使用的各种石墨烧结模具均源于人造金刚石制造行业。
1963年,郑州磨具研究所(现称郑州磨具磨削研究所,简称三磨所)与北京通用机械研究所合作,首次成功合成了人造金刚石, 其合成过程。 在 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,它转向了人造金刚石的工业合成生产。 它的需求量和产量都在增加,合成钻石的制造商也越来越多。 机器。 到目前为止(注:6x6o.ton,即每个气缸的压力为600吨)。 金刚石是一种结晶物质,其晶型的生长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。 人工合成难以形成完整晶型的大尺寸金刚石。 一般合成金刚石为60目,偶尔大颗粒(20目以上)晶体缺陷多,强度低。
目前用于粉末烧结行业的石墨模具始于 1970 年代初期。 随着地质勘探、煤炭勘探与开采、石油勘探与钻井、公路切割,特别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开采与切割行业的快速发展,金刚石合金发展迅速。 对材料和硬质合金材料的需求明显增加,对石墨烧结模具和烧结模具石墨的需求也有所增加。 这种情况始于 1970 年代后期。 截至目前,初步统计,国内石墨模具年需求量为900万套,石墨年消耗量为2500吨。 同时,作为石墨材料的一个分支,其规格和材料也逐渐走向标准化、系列化。
